用途
光伏支架:主要用于支撑和固定太阳能光伏板,确保光伏板能够以角度和位置接收阳光,从而大化太阳能的转换效率。它需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,如地面、屋顶、水面等。
抗震支架:是一种在建筑机电工程中使用的支架系统,其主要作用是在地震发生时,能有效减少机电设备和管道系统的位移和损坏,保障建筑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,降低地震对建筑内设备和人员的危害。
设计标准
光伏支架:设计主要依据太阳能资源情况、光伏板的类型和规格、安装地点的气候条件(如风荷载、雪荷载、温度变化等)以及结构力学原理等。目的是保证光伏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承受各种自然荷载,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。
抗震支架:设计遵循专门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,如GB 50981 - 2014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等。需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、建筑类型、机电设备和管道的特点等因素进行计算和设计,以满足抗震要求。
结构形式
光伏支架:结构形式多样,常见的有固定式和跟踪式。固定式支架结构相对简单,将光伏板以固定的倾角安装,成本较低;跟踪式支架则通过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,使光伏板能够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转动,以始终保持的采光角度,但结构复杂、成本较高。
抗震支架:一般由锚固体、加固吊杆、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支撑构成。其结构设计需考虑地震作用下的荷载传递和力学性能,通过与建筑结构体可靠连接,将机电设备和管道的地震作用力传递到结构体上。常见的有单管抗震支架、门型多管抗震支架等形式。
材料选择
光伏支架:材料选择主要考虑强度、耐腐蚀性和成本等因素。常用的材料有钢材(如热镀锌钢材)、铝合金等。热镀锌钢材强度高、成本相对较低,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;铝合金重量轻、耐腐蚀性能好,但成本较高。
抗震支架:主要采用钢材,如Q235B 级及以上的碳素结构钢,表面一般进行热浸镀锌处理,以提高其耐腐蚀性。部分零部件可能采用不锈钢材料,以满足更高的耐腐蚀要求。在一些对重量有严格限制的场合,也会考虑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。
安装方式
光伏支架:安装过程需根据不同的安装场地和支架类型进行。在地面安装时,可能需要进行基础施工,如浇筑混凝土基础,然后将支架固定在基础上;在屋顶安装时,要考虑屋顶的结构承载能力和防水要求,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固定支架。
抗震支架:通常是在建筑机电设备和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安装,通过与建筑结构体上的预埋件或后锚固装置连接,将抗震支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,并与机电设备和管道进行可靠连接。安装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,确保抗震支架的安装精度和可靠性。